清明上河图什么时候画的(清明上河图在什么时候画的)
清明上河图什么时候画的
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东京东都开封府的生活场景和河面上的繁华景象,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多级标题:
1.画家张择端简介
2.《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
3.《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影响
画家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字德霖,号凤翔,生卒年不详,据考证约活动于1230年前后,中国宋朝画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
《清明上河图》大约于北宋绍兴七年(1137年)到十年(1140年)之间创作完成,成卷阔约5米,高0.25米,共12屏,描绘了实景图102处,人物800余人,马匹100余匹,车船240余只,是一幅综观开封城市民俗风貌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记载。据史料,张择端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这幅壮丽的长卷。
《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影响: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市井画。该画作通过反映当时开封城市的生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情景,展现了当时城市景象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人们了解宋代都市文化、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意义。
总结:
张择端在绘制《清明上河图》时花费了大量心思和时间,勾勒出了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的繁荣和市井民生的情景。这幅作品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也成为后来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