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和成本法### 简介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共同控制权或重大影响而进行的投资。根据投资目的和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适用范围、核算方式以及优缺点。### 一、 成本法#### 1.1 定义及适用范围成本法是指,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持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不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处置投资时将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成本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的长期股权投资,例如:

持有非子公司、非合营企业和非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

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股权投资#### 1.2 核算方式

初始计量:

按照投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项投资的其他支出。

后续计量:

持有期间,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项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3 优缺点

优点:

核算简单,易于操作。

缺点:

不能及时反映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关联性较弱。### 二、 权益法#### 2.1 定义及适用范围权益法是指,企业初始确认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持有期间,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项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

具有重大影响

的长期股权投资,即联营企业。判断是否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制定过程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存在重要的交易

向被投资单位派遣管理人员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2.2 核算方式

初始计量:

按照投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确认其他综合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项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3 优缺点

优点:

能够及时反映投资收益,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

缺点:

核算较为复杂,需要及时获取被投资单位的财务信息。### 三、 总结成本法和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两种重要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投资情况。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投资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

本文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了概述,具体核算过程还需要参考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在实务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投资目的、持股比例、是否具有重大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

标签: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和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