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

简介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主要围绕人体生理和植物生理展开,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例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内容涵盖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植物的生长、输导等方面。### 一、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目的:

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

清水、生理盐水、碘液、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3.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并均匀涂开。 4. 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5.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6. 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现象:

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为扁平、不规则的多边形。

细胞核被碘液染成深色。

实验结论: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

馒头、碘液、清水、试管、烧杯、温度计、滴管。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 2. 在A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充分搅拌。 3. 在B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充分搅拌。 4. 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 5.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A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蓝程度较浅或不变蓝。

B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蓝。

实验结论: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导致A试管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不明显。

B试管作为对照组,证明颜色变化是由唾液淀粉酶引起的。### 三、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实验材料:

活的小鱼、培养皿、棉絮、显微镜、滴管、清水。

实验步骤:

1. 将小鱼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只露出尾部。 2. 将包裹好的小鱼放在培养皿中,并用滴管滴加清水,保持小鱼尾鳍湿润。 3. 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现象:

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

动脉:

血液流速快,颜色鲜红,从主干流向分支。

静脉:

血液流速较慢,颜色暗红,从分支流向主干。

毛细血管:

血液流速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连接动脉和静脉。

实验结论:

小鱼尾鳍内血液在不同类型的血管中流动速度不同,方向也不同。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可能会因地区和教材版本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步骤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注意实验安全,例如使用显微镜和解剖器材时要小心谨慎。

标签: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